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聚落與文史組。七月十六日工作紀錄

一、主題活動+操作概念


主題:成果發表
n             成果發表開幕
邀請校方老師、學生及家長共同參與工作坊的成果發表。由廣達基金會播放工作坊連日剪輯的影像紀錄,陳惠民老師開場引言。
n             發表I:生態觀點的校園規劃
陳信甫老師組首先發表生態觀點的校園規劃方案。
n             設計II:圖書館設計案
陳正哲老師組、陳惠民老師組、郭一勤老師組,依序發表各組的圖書館設計案。
n             綜合討論
陳正哲老師主持,帶領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及評圖老師們共同進行意見回饋與綜合討論。
n             結業式
舉行結業式,由OURs頒發本次工作坊修業證書。


二、實作


n           發表I:生態觀點的校園規劃
1.            陳信甫老師組首先發表生態觀點的校園規劃方案。學生進行簡報,說明地方生態資源與整體校園(含週邊區域)的規劃概念。
 生態觀點的校園校園規劃報告

 工作營學員進行模型空間說明

 學校志工媽媽發表回應


n           設計II:圖書館設計案
1.            陳正哲老師組、陳惠民老師組、郭一勤老師組,依序發表各組的圖書館設計案。各組分別以簡報、模型、圖面進行說明。
2.            小組內部安排簡報順序並設計故事橋段。
 頒發工作營修業證書。


n           綜合討論
陳正哲老師主持,帶領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及評圖老師們共同進行意見回饋與綜合討論。




三、發現與討論


§             為了讓學校小朋友能更了解本次工作坊的各組成果,現場不斷調整小朋友位置與模型的關係。普遍來說,工作營學員們也在簡報方式上相較於第一階段的報告,採取了更親切易懂的方式。透過現場學校小朋友的反應與互動,工作營學員應更深刻體驗到「參與式設計」最重要的交流與回饋的核心精神。
§             從大人的回應來看,模型較圖面更吸引人的注意,而完成度越高的模型對非專業背景的使用者來說更能完整傳遞設計概念,促成雙方的討論與共識。
§             短短的兩個小時其實很難對使用者完整表達每一個設計的內容,使用者也會難以快速消化全部的設計方案。因此,使用者在兩個小時輪番上陣的簡報中聽取說明,除了表達對工作營學員努力的認同與鼓勵外,比較具體回饋對每一個方案在空間設計上的進一步意見。
對於工作營學員來說,在成果發表之後,未能有更充裕的時間分享整個工作營操作過程的經驗,以及缺乏大團隊(各組間)的彼此交流,這是比較可惜的部份。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