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聚落與文史組。七月十二日工作紀錄

一、主題活動+操作概念


主題:基礎訪調階段整理




社區環境踏察與地方訪談


延續前日的調查工作,調整並釐清問題方向,補足資料蒐集。


小組工作:階段調查成果整理


在進入設計操作之前,整理蒐集到的資料以進行小組間及地方、學校間的分享交流。


彩排:階段調查成果報告


在正式對地方與學校的簡報與交流之前,先進行報告預演,分享小組間的專題資料,並調整簡報形式與方向。


二、實作
 
 社區環境踏察與地方訪談




1. 第二天調查工作以第一天為基礎,進一步針對學校週邊民居與商家、及地方耆老與古厝進行了解與訪問。


2. 學校週邊由老師帶領拜訪,以和學校的互動關係及日常生活為為主題進行訪問;另一邊,則在訪談地方耆老後,由他帶領展開地方百年古厝與重要空間的拜訪和紀錄。




小組工作:階段調查成果整理


1. 將階段蒐集到的資料,分類整理(資料類別與形式),透過分享個人訪調的觀察與感想,討論出概念主軸將資料重新串連。


2. 共同決定成果呈現的方式及想要分享的觀察與提問,結合資料整理加以編排,分工合作。


3. 同時,在討論與實作過程中,反覆檢核建立核心觀點與議題共識。




 彩排:階段調查成果報告


1. 分組簡報,每組15分鐘,並在簡報後進行建議交流。


2. 預演不求最佳或最完整的成果展現,而著重在檢視呈現內容與方式,是否需要調整與修正。


3. 簡報後小組各自討論,進行修補與調整。


地方耆老葉芳欽訪談



葉芳欽帶領拜訪百年邱宅
小組階段成果討論


階段成果發表預演
 
三、發現與討論
 
瑞里的歷史,纏繞著因應生活需求衍生出來的產業變遷,是一個不能不去看見的「討生活」的地方人奮鬥史。



 地方的老故事,慢慢被挖掘出來,同時也會發現,諸多散落遺失的片段:包括因改種或砍伐而消失的原木林與經濟作物/產品(水稻、蒔茶、金針、樟腦等)、喪失需求的工藝材料(牛車輪、奇楠線香等)、式微的農產自製品(苦茶油、竹筍乾等),還有建築形式與材料的改變等。這些斷裂的線索能不能、或如何成為現在與未來的瑞里生活的養分?


 近代常民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趣故事,從漳人與鄒族換地及鄒族回鄉、各種曾經存在的產業製成、逢年過節與婚慶的殺豬宴客、瑞里小學校變遷等,需要更多記述與老照片的紀錄挖掘,來共同建構瑞里斷裂的近代生活史。


 諸多聚落文史的資料,如何用動人的故事來描繪出瑞里生活印象?


 在地景的劇烈改變下,如何挖掘、標注任何尚存或可被指認的文史空間與標的,來具體化瑞里的文化地景?


 資料與故事的呈現(成果簡報)是工作營隊與地方的交流方式之一,是建立討論的場域繼而產生共識的起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