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2011 瑞里國小校園圖書館 參與設計工作營 (OURs第十一屆暑期工作營)




前言〡
在兒童的生活世界裡,身體經驗與想像力引領他們暢遊空間。 而閱讀的行為,又可以引發什麼有趣的場所想像呢? 一起來討論關於閱讀的空間吧! 這次我們將到位於海拔一千公尺的山林小學校_ 嘉義縣瑞里國小。除了探討閱讀行為,也將在雲煙飄渺的山城中,跟著兒童的足跡,發現聚落的生活故事。
跟使用者一起遊戲的規劃想像,出發!
課題〡
一、認識阿里山的自然環境
二、阿里山城的聚落與產業
三、山城聚落文史變遷與生活樣貌
四、山林小學的空間改造


流程|
第一天
7/10
集合、報到、分組
計畫及工作說明
第二天
7/11
社區訪查與紀錄
社區訪查與紀錄
夜談_ 議題整合
第三天
7/12
議題深化
演講_
夜談_ 規劃互動
第四天
7/13
社區規劃
演講_校園與圖書館
夜談_社區與校園規畫整合

第五天
7/14
校園規劃與圖書館設置構想
設計參與
夜談_設計參與
第六天
7/15
設計參與
設計參與
設計整合
第七天
7/16
分享會準備
分享會、賦歸
邀請|
都市計畫、建築、景觀、森林、園藝、水利、動物、昆蟲、土木、藝術等學系,
及其它有興趣的大學、研究所同學20-30名 
費用|食宿均免,需繳交保證金500元,全程參與後退還
期限即日起至100年7月6日,請於報名後三天內繳交保證金郵局:中華民國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16224584 
銀行:華南商業銀行 台大分行  154 20 019993 3
主協辦單位〡嘉義縣瑞里國小、廣達集團、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OURs 都市改革組織
聯 絡 人〡OURs 施媖之 02-23656515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讓我們從校園開始,改造我們的城市:淡水國小校門與廣場設計 <說明>配合淡水國小澄輝堂拆除與明德樓新建計畫,澄輝堂原址將作為廣場使用,並結合縣政府推動綠圍籬政策的補助。為了整合不同計畫的協調,特別邀請淡江大學建築系老師帶著大肆設計課的學生義務協助,共同完成一個「設計參與」的校園空間改造計畫。同時結合淡水國小的美術教育的師生參與,在建築師與營造廠的支持下,進行整體空間的整合與創意計畫,以營造一個可以容納創意的校園空間營造。 <正文>說明校園空間是小孩面對世界的一個大窗口,小孩每一天生活的校園空間中,有機會提供他們一個與周遭生活世界完全不同的認識經驗,會是小孩擴大視野的一個起點。因此校園空間的營造就不是硬體發包,而是教育理念的實踐之所。空間生產的過程如何同時也推動教育者的教育想像的延伸,會是這一個計畫的嘗試。淡水國小二個工程案陸續發包,整合時間緊迫。因此,利用暑假的時間校長組織了以學校美術老師為主的討論會。利用圖面與現場的會勘進行了設計討論,除了可以施作地點的改造構想之外,主要希望藉由事先的協調以找到可以讓學童參與施作的地點。在開學之後,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去完成整個空間改造行動。這樣的操作需要營造廠的積極配合,從最後的結果來看,淡水國小是幸運的。 我們要怎樣的一個校園我們設定學校是「訓練的...

石門國小樹屋與遊具改造計畫

說明 2008年底接受石門國小邀請就申請教育部「活化校園計畫」提供專業意見。商定以「遊戲場改造」做為今年的主題,並以「回收再使用」回應永續校園的議題。於是淡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設計課義務參與,從2009年2月到2009年6月期間進行設計參與部分的施工工作。 正文  石門國小獲得「教育部」的補助將針對校園中兒童遊戲場重新設計,配合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的設計,邀請淡江大學建築系參與討論。經過會商決定此一補助案的操作方向。配合淡江大學建築系四年級設計課的操作,將以舊遊具拆除、回收後再使用作為新的樹屋的材料,也就是說設計的重點在於如何使用這些回收的材料進行樹屋的設計與施做。  石門國小配合此一補助案成立校園綠色規劃小組,各年級老師設計相關課程讓學生記錄整個空間改造過程,並且將整個計畫公開在校園中,依著施工的進程逐漸完成進度表中的空格填寫。 淡江大學建築系設計課的操作考量,因為工地進度與施工器具的管理,以及學期中的操作需要考量同學可以參與的時間並無法配合實際上工地的韻律,因此,除了設計課時間的現場操作之外,原本預計同學進行施工的部分減少,而最後是選擇假日時間,要求施工廠商支援下完成原本的設定。也因此,延伸出來同學需要不斷配合工地的施作,進行設計修正與調整。舊有材料經過計算之後,遠不及於需要的數量,這一部分由營造廠依據合約提供相關材料。  設計介入真實生活現場,因此,課程結束並不代表現場施工完成,回饋與討論是整個操作的一部分。參與的學生也必須從中學習面對真實問題與如何解決,在有限時間與參與互動意見中進行設計修改。最後我們所參與設計與施做完成的部分包括樹屋、地球型眺望平台、迎風小徑平台等等,並協助爭取下一年計畫補助,也是以消防隊捐贈的閒置救生艇作為教具的設計操作。 校園作為學童的成長基地 「設計參與」讓一位敏感的專業者,在自己的成就(習慣)上,又有往前一步的可能。空間規劃設計面對人與環境的觀察與設計回應,本來就非是量化的結果,而是整體的感受與認知的表現結果。校園是一個有特定主體需要關注的「建築類型」。但是在「類型學」瓦解的時勢中,原本預計設計者可以專注於真實校園經驗而進行新經驗的找尋。但是,不管如何強調參與或是動員人數的多寡,目前我們對於國民小學的校園設計,甚至是「新校園運動」大部分仍舊關注於「文化形式」的表演。這些設計者與教師們著重於教學法所提示的知識認知與學習部分,而較少處理學生真實存在許多身體的差異特性,更不用說如何去回應一個發展中的身體,如何可以不受傷害的快樂成長,如何讓校園生活空間是有助於其身體長成過程中的培育作用。 例如,小一新生對於陌生環境熟悉以及知覺擴大過程,小三與小四正值小腿骨成長的時刻,有關於校園配置如何有助於此一身體成長之需要。特別是硬質地坪對於兒童成長過程中所造成的危害,是大家所熟知,但是大部分的校園仍是以視覺美觀與整潔管理為重點,硬質舖面一直舖到操場的邊緣。我們對於小孩的理解仍是不夠的,更不用說如何面對遲緩發展或是不同體能狀態者的認識,而這些議題絕對是空間設計的重點。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成長教育的校園似乎容納更多屬於個人或是集體之間的記憶與經驗。轉眼我們看到教育部補助的「文學步道」專案是將許多校園中具有記憶與品質的空間給毀掉的殺手。藉由學童動手拼貼或是彩繪的牆壁在欠缺維護與經營下成為校園不堪的一角。而顯眼制式的兒童遊具,似乎也在設計規範採購下,從台灣頭用到台灣尾,都長得一樣。  一個真實的環境永遠不會是一個單純的容器,而是矛盾與衝突的所在。正是這樣的張力才提供一個機會以尋找個人能夠穿透環境迷宮的機會與戰場。把身體當作一個重要的基地,「體驗」就不只是風花雪月,而是創造性的行動;也就是說,藉由「意識」與「行動」的動員,重新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生活價值觀的環境。 具體的教學法應是表現在真實的處境中,而空間如何有助於教學法的發展才是關鍵所在。 使用的設定與空間的成形 因為開學在後,所以學生介入參與施作是在既有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最後再以竣工圖方式來驗收。原本建築師所提出的是以連結主要校園空間與上一期計畫的半戶外工坊之間的連結區域作為本期的工作範圍,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針對遊具區做調整,同時以塑造一條「迎風小徑」與樹屋作為設計主題。 經過基地的現場討論與施作的準則,包括整理回收材料等等的初期工作,以下說明學生在課程操作上的一些成果。 「定位」基地 在遊具區與操場之間所夾出的空間正可以填入一個「圓球形」的突出地表的空間。從「google...

兒童眼中的淡水

<說明> 一九九三年「淡水社區工作室」為了淡水中正路拓寬的事件,在中正老街成立工作站,主要希望藉由逐戶的訪談與充分說明各種拓寬與保存方案的空間條件,以獲知中正路居民對於老街拓寬的態度。雖然最後的統計呈現多數住戶傾向不拓寬的方案,但是最後還是在地方政治的作用下將淡水老街給拓寬了! 在那段時間中除了在會議桌上與「地方人士」討論之外,也邀請農會的媽媽組織以及街頭巷尾的小孩進行不同方式的環境意見,她們在大桌邊不善於表達意見,但是她們卻是真正關心真實的生活世界。聽聽小孩怎麼說! <正文> 這幾年,台灣的城鎮街道無一倖免地正遭遇都市計劃道路開闢的壓力;源自於長期對於都市計劃所劃設之公共設施徵收的忽略,而形成執行的壓力,傳統舊街的生活街道正面臨快速瓦解的處境。而最令人不堪的是,粗糙的拆除所留下殘破的街道立面,往往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於是我們的生活街道正被簡易的鐵皮和廉價的磁磚所覆蓋,甚至維持拆除時的殘破樣像。原本已經模糊的街道景觀,在這呈現街道特色的「背景」消失後,將更難指認每個城鎮的識別性與自明性。這時候,遠方遊子「回家」便成為一件困難的事。 對於已逐漸沒落的街道而言,道路的拓寬是能夠滿足街道二旁店家對於街道發展的期待;一般認為道路的拓寬,將因交通的方便而帶動沒落的商機。但是在一些已拓寬...

瑞里風華 尋幽訪勝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蜿蜒山路的帶領之下,瑞里那清新脫俗的山林之美,正一幕幕呈現在遊人眼前。來到這裡,建議你要親身體驗瑞里的萬千風情,以下幾個景點千萬不能錯過: 1.      雲潭瀑布:雲潭瀑布有瑞里第一景之稱,入口處在嘉122縣道22公里處,有個可供停車、用餐的休息站。瀑布共分三層,水流自石縫間飛瀉而下,有如白絲帶懸空,十分漂亮。從瑞里大飯店到瑞里國小間的森林步道,一路上拾級而來,途經情人橋、燕子崖、蝙蝠洞及青年嶺,早期是救國團青年自強活動的熱門路線,也是許多老瑞里人的共同記憶。 2.      燕子崖:如屋簷般伸出的峭壁,上面佈滿許多細孔且成條狀分佈,這裡曾是燕子築巢聚集的地方。而步道小徑恰從崖下通過,下雨時山泉串流而下,宛如走在水濂洞中,形成水濂的景觀。 3.      蝙蝠洞:千年蝙蝠洞為長時間河水侵蝕而成的自然岩洞,其岩壁與燕子崖相連,上面有數千個大小不一的石洞,十分雄偉壯觀。昔日曾有無數的蝙蝠在此棲息,今已不復存在,只留下千年洞穴,造型巧奪天工,因而得名。 4.     ...

Page 1 of 812345Next